三、壮医其他疗法
由于壮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,以及壮民易于适应环境的本性,使壮民们在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,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,习于就地取材,善于发明创造,勤于应用总结,因而产生出了许多除上述内外治疗疾病的方法外,还有许多独特的现仍流行于民间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,就收集到并已被发掘应用的简介如下:
1.药酒疗法
是根据不同的疾病,选择适当的药物制成药酒,经内服或外用而起到防病疗疾、健身延年作用的一种疗法。药酒的制法有浸渍法、酿造法、煮法、淬法、淋法等5种,其中浸渍法较常用。该法又分冷浸法和热浸法。冷浸法是将药物切碎或研为粗末用纱布装,加适量白酒密封共浸5~7天即可。热浸法是将药物碎块或粗末放入罐中,加入适量白酒,隔水或蒸汽加热至沸,密封7天左右即可使用。壮族民间药酒配方十分丰富,特别是擅长炮制颇具特色的动物药酒,如蛇酒,取活毒蛇几条,以针线缝合蛇口,加入白酒密封浸泡至酒色变黄即可使用。常用药酒还有蛤蚧酒、麻雀酒、乌鸡酒、狗鞭酒、公鸡蛋酒、乌猿酒等。
2.壮医接骨术
壮医接骨术的原则是:整复、固定、敷药、功能锻炼、预防合并症等。在整复前,先询问患者如何受伤,检查确定受伤属骨折或脱臼,然后以壮药水(大榕树叶、小榕树叶、苦丁茶、金银花、爬山虎、路边青叶煎煮液)外洗患处(尤适宜于开放性骨折),再进行正骨手术。其法是先以金银花、闹洋花、小榕树煎水外洗,或天南星、雷公藤捣烂加童便外擦,达到局部麻醉作用后,用按、摸、接、端、提、按摩、推、拿正骨八法进行整复、固定并外敷草药。常用草药有大罗伞、小罗伞、小接骨、常山、鬼画符、铺地稔、苦楝叶、姜黄、救必应、骨碎补、两面针、土鳖虫,加小鸡捣烂外敷,15天为1个疗程。待肿消后,改用接筋续骨、补益肝肾药内服以加强疗效,同时可结合病情进行功能锻炼。
3.食物疗法
是根据季节与病情选择药物、食物、调料配制成食品服食,以达到防病治病、滋补强身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。壮医传统的食疗有直接吃水果、蔬菜、禽兽、水产类食物或以壮药加工为药粥、药汤、药茶、药糕、药饼、菜肴食用。其进补原则为春升、夏清淡、秋平、冬滋阴。辨病用药,多方交替,变换口味,寓医于食。该法广泛用于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各科疾病的治疗及各种虚证的滋补。
4.鼻饮法
用一水瓢(以葫芦制成者为佳)盛少许水,加入少许粗盐(生盐)及几滴山姜汁。将一小管插于患者鼻中,再将水瓢中的水缓慢倒人鼻中,以"导水升脑,循脑而下,入喉……既饮必噫气,凉脑快膈,莫若此也"。此为壮医用于抵御瘴毒和防暑降温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5.蛊毒的治疗
蛊是壮族民间承传下来的一种巫术(或称邪术),它以有毒的动植物或其他媒介物来作祟,妄称用超自然力直接施放于人,能迷惑人的灵魂,使之引起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变化,轻则患病,危害健康,但可治愈,重者会导致死亡。治疗蛊毒的方法很多,许多还带有迷信的色彩,如桂西的壮族群众,有人中了蛊毒,就由事主在厅堂上升起大火,架上铁锅,放入桐油煮沸,由事主家人一手拿秤砣,一手拿尖刀,作相互击刺状并念咒语,则事主在旁边设法呕吐出夹杂有益之食物到沸腾的桐油中,如此病可立愈。
常用的治疗蛊毒方法有:
①把大蒜头捣烂和秤砣(已使用多年的)一起煎水内服,连服数次,每次l碗。
②用野芋根炒枯煎水内服,每天2次,每次1碗,连服数天。
③把1只鸡蛋煮熟后,放在患者身上滚动(蛋黄会变黑色),如此,每天3次,连续滚数天,至蛋黄不变色时,即为蛊已去净病愈。
④把黄花地丁30克和红糖15克煎水内服,每天3次,喝完1药罐为止,效果甚佳。
⑤南蛇藤苗30克,果仁30克,山蓝靛60克,乌桕30克,红糖15克,以上5味药煎水内服,每天3次,每次1碗,连服3天,病可痊愈。
⑥把续随子、甘蔗根、雄黄、菖蒲、大蒜等5味药煎水内服,每天3次,每次1碗,连服3天。
⑦若中蛊身上皮肉红肿,有脓疮,可用红蕨草的嫩苗或老苗剥出嫩心,加少许生盐,捣烂敷患处,同时用大叶桉树叶煎水内服,每天3次,每次1碗,连服数天。
⑧钩吻、郁金香、甘草、白花藤、锦地罗共煎水冲黄酒内服,每天3次,每次1碗,连服数天。(钩吻有大毒!)
⑨大蒜、七枝莲、陈皮、甘草、吉利草、黄连、甘蔗根、山豆根,以上8味药共煎水,冲空心菜汁内服,每天3次,每次1碗,连服3天。
⑩杨桃、白兔藿、白罗卜、七枝莲、黄药子、天冬、金银花共煎水,冲番薯叶汁内服,每天3次,每次1碗,连服3天。
⑩把蓝蛇尾和硫磺晒干,研成粉末,冲水搅成浆糊,捏成丸状,每丸约9克重,服1~2丸病立愈。
⑩大狼毒6克,山乌龟15克,山萝卜12克,小霸王12克,硫磺15克,研成粉末,以黄酒冲服,连服2~3次。